本网评论:让智慧园给力学校创新与服务

来源: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10-18

本网评论员   金苑
 

  1018,西区创业街彩旗飞扬,在全校师生期盼的眼光中,湖北经济学院智慧园正式开园了!

 

  在这条不足300米的创业街上,目前入驻了10家企业(科研院所)和22个大学生创业团队,这些单位的“老板”不是别人,正是经院那些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老师和学生们。他们满怀希望、踏着激情,梦想在这里撑起一片创业的天空,我们应该为他们鼓掌喝彩,一起为智慧园加油!因为有了智慧园,经院的老师又多了一个服务社会的舞台;因为有了智慧园,经院的学子可以在这里积累经验奋勇前行;因为有了智慧园,发展中的经院又增添了一张靓丽的名片

 

  科技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创新是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高校则是创新的源泉。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7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从现在起,到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只有不到10年的时间,形势非常紧迫,任务十分艰巨,因此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动创新体系协调发展,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在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李鸿忠指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教强省,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科教实力转化为发展竞争力,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源的作用,树立以用为本的科研导向和评价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协同创新,让更多的科技人、学术人敢于乐于善于做“经济人”、当企业家。刚刚召开的全省高教工作会议也强调指出,要建设高教强省,着力提升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

 

  建设智慧园,积累创业经验,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这是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教兴鄂的现实需要,是学校党委行政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也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高校开办科技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二十多年前就有,近几年来发展得更快,高校产业园遍地都是,但不少产业园只能算是高校的实验室,或者说是校办产业,真正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有影响的、成功的高校科技园并不多。因此,我们要经营好智慧园不仅需要大智慧,也要有新思路,要大力推进体制创新,营造优良环境,不断推出有影响的成果,将智慧园建设成为大学生实习创业的平台、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孵化器、学校与社会协同创新的桥梁、学校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库,让智慧园成为“智者”的乐园,成为湖北经济学院一张靓丽的名片。千万不能让智慧园成为一道风景!

 

  经营好智慧园需要创新体制机制。我校的创业园冠以智慧园,而不是科技园,契合了我校以经管为主的学科特色。工科类院校开办的创业园大多是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产品,投资大、见效快。而文科类院校大多是提供咨询、论证等中介和智力服务,见效慢、规模也不大。因此,我们不能照搬他人的经验,而是要在体制机制上有所创新,在园区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配套服务体系等方面要有新举措,才能让企业在园区健康发展。

 

  经营好智慧园需要培育良好发展环境。当下入园的企业就像初生的婴儿需要精心呵护。要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设立创业基金,减轻企业负担。引导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园区文化;有关职能部门要转变观念,要变管理为服务,不能像“干部”那样去管理企业,要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强化企业辅导;各院系要加强宣传,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只有激发了师生的热情,有了师生的广泛参与,创业园才有活力、才有希望!

 

  经营好智慧园需要有影响的成果来支撑。目前入园的企业规模和影响都不是很大,要将智慧园打造成经院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园区企业和科研院所要紧紧依学我校优势、特色学科,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找准企业发展与学科的切合点,经营项目力求体现创新性,以“新”取胜;企业的领导者要尽快了解市场规律,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在竞争中求生存、促发展,以“智”取胜。我们坚信,在学校党政及全校师生的倾心支持下,在园区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智慧园一定能建设成为有特色的高校创业园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