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院时评】年轻何以有为

来源:党委宣传部发布者:陶慧发布时间:2024-10-09

本网评论员 金平


  2022年3月17日,学校官方公众号新征程@经院人专栏发布了题为《帮助年轻人抓住人生最宝贵的青春》的推文,探讨经济与贸易学院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的形成,揭示青年教师群体快速成长的奥秘。


  时隔两年,我们再度聚焦经济与贸易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工作,2024年10月8日,学校官方公众号推出《到基层去的年轻人》一文,报道了经济与贸易学院通过挂职锻炼的途径让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做法,推文发布后,引起广泛关注,阅读量迅速突破1万。


  早在2016年10月,经济与贸易学院就制定了《青年学者培育计划》,出台了设立青年学者培育基金、举办青年学者学术沙龙、鼓励年轻教师服务社会挂职锻炼等具体举措。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跨学科研究团队的发展壮大,基层挂职锻炼的接力传递,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成果的层出不穷,担当重任的青年才俊不断涌现,这一切,都是青年学者培养计划结出的累累硕果。


  长期以来,如何促进青年教师迅速融入高校环境,并在他们宝贵的青春时期内迅速成长并取得成就,一直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对于地方高校而言,这一挑战尤为突出。相较于青年教师在博士期间就读的高校,由于学术传承的差异,地方高校往往难以自然形成学术共同体。青年教师博士毕业后入职地方高校,若缺乏新的团队予以接纳,或缺乏完善的培养机制来持续支持成长,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学术上的疏离感和无力感。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也会对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何以能让年轻人有为?经济与贸易学院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长期主义。对于个体而言,青年人才的成长期极为短暂,时光不等人。然而,对于学院的教师队伍建设而言,制度的建立与生态环境的形成,必须经过长期而持续的努力。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满园春。对于经济与贸易学院而言,青年教师培养的目标并非仅仅让个别青年教师显露头角,而是要呈现英才辈出的喜人局面。正因为如此,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建设过程需要持续不懈的努力。自2016年制定的计划,能够在8年的时间里得到一以贯之的执行,这既体现了制度的持续效应,也彰显了坚持的定力。致力于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环境和氛围,促使他们迅速成才,已成为经贸学院的普遍共识,并且是一项宝贵的历史传承。尽管学院经历了多次重组,但历任领导层均将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至关重要的系统工程,并予以高度重视,持续推进。这一系统工程的坚持,逐渐成为经济与贸易学院在变迁中谋发展的稳定力量。


  务实进取。美好的构想与政策,其预期成效的实现,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经济与贸易学院制定了可操作性的计划,并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逐步将计划落到实处。针对地方高校难以自发形成学术共同体的难题,学院采取的策略是提供初始推动力,通过顶层设计和跨学科研究团队的组建,开展青年学术沙龙活动,使青年教师在研究团队中寻找到合作伙伴,激发学术兴趣。德不孤,必有邻。我们欣慰地看到,各学院虽采取的步骤和措施不尽相同,但都通过多种方式,将青年教师纳入不同的学术共同体。这些多样化的学术共同体正以坚韧的生命力蓬勃发展,假以时日,未来可期。作为地方高校的湖北经济学院,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若青年教师长期与社会实践脱节,无法理解地方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在象牙塔内提出的对策建议,不过是书生之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亦将成为一句空话。经济与贸易学院的解决方案是,鼓励青年教师深入基层挂职锻炼,倡导他们将研究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并建立了可持续且可操作的制度性安排。青年教师在基层的挂职锻炼,使他们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与基层群众产生共鸣,从而使得他们的研究和工作更具温度,更贴合社会需求。


  《帮助年轻人抓住人生最宝贵的青春》的推文中写道,“加强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和储备青年人才,经济与贸易学院是认真的。”让我们为这份认真鼓掌。


相关链接:

新征程@经院人 | “帮助年轻人抓住人生最宝贵的青春”

到基层去的年轻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