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一鸣:平平淡淡才是真

来源: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6-03

 


 

本报记者 徐琪雯

  “鬓发微白仁者心,梅竹精神万年青。淡泊诗欲独寻志,童心未老诗人情。久闻先生高气节,如今像汝有几人。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觅知音。”这是金融学院学生汪源所作的一首诗,而这首诗写的正是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钟一鸣。

谈新作:十年教学之积累

  去年10月,钟一鸣编著的《中国古典诗歌欣赏十讲》出版,该书约55万多字。而这本书,是他10年来讲授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课的结晶。“初稿花了半年时间才完成,又花了近半年的时间进行修改,直到去年8月底才全部完成”, 钟一鸣说。

  编著出版,钟一鸣却在该书封面署名为“钟一鸣主编”。他说,这本书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受人启发,整理而成,“有多少东西真正是自己的,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相比于别人说他很谦虚,他更愿意承认自己是低调。他认为,平平淡淡才是真,“中国古典诗歌是真正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对于学术性作品,这本书浅显易懂,重点在于普及性。”

谈教学:给学生的是知识,是干货

  “要给学生的是知识,是干货。”钟一鸣一直秉承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希望传递的是真正对学生有用的知识。如古典诗词鉴赏课,虽然是一门公选课,但我坚持告诉学生这门课不能混,你必须要真正了解很多知识,如何鉴赏古典诗词,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等等。上课不能娱乐,我可以讲得很生动,但绝不能成为一种表演方式。”

  作为大学语文教师,钟一鸣对大学语文边缘化问题忧心忡忡。他认为,大学语文边缘化首先是教育体制问题,是大气候造成的。学校真正要培养的应该是人,而不是会说话的鹦鹉。反观中国一些大学,有教学大纲没有教育思想,有术无学;母语被边缘化,外语受到高度重视,其实就是功利主义;语文被分割,成了考试工具,学生的想象力也被扼杀,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乐趣。

  其次,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网络语言的不规范使用和海量网络作品泥沙俱下,给大学生造成较大影响。生活中,人们对衣服、对商品会追求品牌,追求精致,那么在阅读中为什么不去追求经典呢?要阅读经典去充实自己,而不是仅仅接触浅层次的内容。比如说每年的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新年音乐会,为什么不静下心来去收看这些经典呢?不能每天沉浸在完全娱乐化的氛围中,要有经典意识,追求高层次的东西。

  为此,钟一鸣建议,首先要从内心真正意识到需要读书;第二,要感兴趣,读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感兴趣的书读起;第三,要理性,对网络保持距离感;第四,要与比自己优秀的人做朋友,找高层次的人交谈,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谈学生:不忍心拒绝  耐心指导

  虽然年近退休,但钟一鸣仍然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对学生细心呵护,耐心指导。他在八角亭给浅水文学社的同学们讲诗歌创作,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开讲古典诗词,在书香语林与热爱诗歌的同学分享原创校园诗歌,在学术中心和素质班学生座谈交心,同时还会指导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面对学生的邀请,即使再累再忙,钟一鸣都会抽出时间参加。他表示,首先是兴趣所在,其次是真的不忍心拒绝学生。他说,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把中国优秀文化传承下去,让学生有了知音,就是最大的满足。

  “通过课外和学生的接触,可以看到课堂上看不到的一面,可以看到学生富有青春活力的求知欲望,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渠道。在这样的年龄段,有长者的交流是很好的。老师和学生之间也是互动的,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钟一鸣说。

  钟一鸣课余还会收到很多学生自己创作的诗,每当这时,他都会用心阅读,用心体会,给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同时,他也会和学生交换自己所写的诗。为此,他在学生当中有不少“诗友”。来自国旅Q1041班的陈同学说:“钟老师是一位很有思想的人,他对我写的诗的建议每次都很精辟,可以说正是受到了他的影响我才开始写诗。他不仅指导我,还给我推荐一系列的书籍,我读后收获颇丰。”

谈生活:生活需要情趣

  同学们的眼中,钟一鸣是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而很少有人知道,生活中的钟一鸣是一位很有生活情趣的人。他9岁读小说,看文史哲,看心理学,对化石、古生物感兴趣,也看武侠小说,“金庸笔下的男主角我最喜欢的是令狐冲,喜欢他的潇洒、敢爱、正义。”钟一鸣说。

  除了书籍,各种棋类、绘画、书法、西方古典音乐、中国民乐等等都是钟一鸣的最爱。“除了自己的本专业,你要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去钻研,或音乐,或绘画,或书法,这样对才能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提高生活品质。我收藏了很多古典音乐的碟,闲下来的时候拿出来听听,像这些精品,你听多了,自然会发现它的美。”

  他还狂爱足球,会像年轻人一样半夜起来看世界杯,“世界杯就是我的节日。”他笑着调侃自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