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特色办学经验受到新华社高度关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11-24浏览次数:312

  本网讯 近日,新华社《内参》和新华社《高管信息》专题“湖北领导参考”以“湖北经济学院特色办学探索教学应用型大学发展新路”为题,介绍我校特色办学新路。

  文章说,作为湖北省属高校中唯一的财经类本科院校,近年来,湖北经济学院明确高水平财经类教学型大学的特色定位,致力于培养“有思想、有能力的实践、实用、实干型”人才,将学校科研成果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实现跨越式发展。9年来,在鄂招生从合校之初的第一志愿生源不足,到今年在省属同批次院校中文科录取分数线排名第一、理科排名第三。

  文章指出,学校着力建设高质量特色学科,摆脱生存之困。湖北经济学院将传统优势学科看作“根”,夯实基础,适时培植“新枝”,“催生”新兴特色专业。与此同时,学校还以新信息、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学科。 截至目前,全校有6大学科门类,40个本科专业,其中经济学、管理学类专业共28个,占全校专业总数的70%。科研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承担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发表各类学术论文4105篇,独著和主编各类学术专著及教材共计521部,其中,《中国税制》《市场营销》《国际金融概论》等8部教材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经过9年的发展,学校在校生规模由建校之初的12139人发展到30000余人,本科专业数从合并初期6个增加到现在40个,实现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学生、家长、社会满意,学校美誉度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条件和办学能力获得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文章指出,学校大力培养实用型特色人才,实现跨越发展。湖北经济学院将“有思想、有能力的实践、实用、实干型人才”,即“两有三实”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业与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合校以来,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三次修订。每次修订方案,都邀请校内外专家深度参考,认真听取用人单位、实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使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同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举办国际金融实验班、国际贸易实验班、经贸英语特色班;对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基础课程,实施分级分项教学;建立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推行创新学分;将课程体系改革为六大类:通识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实践与实验课程。

  近几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了92%,“好用、适用”是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普遍评价。武汉地区多家银行只招收“211院校”的毕业生,但对湖北经济学院的毕业生大门始终敞开。

  文章指出,学校深入开展多领域特色科研,给力地方经济。近年来,湖北经济学院与湖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各地市州政府进行了广泛的校地合作。每年都承担大量课题,开展对湖北省情的广泛调查研究,直接参与一些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行政规章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根据学科优势与科研优势,学校整合资源,搭建了一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平台,其中包括四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湖北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研究中心、湖北物流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水事研究中心、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这些中心和研究平台发布的报告成为政府决策、社会公众知情的重要信息来源。

  “十一五”期间,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51项。其中大部分科研项目,都以湖北发展作为主题,有着鲜明的“荆楚特色”。扎根湖北实际和社会需求,也让教师们找到了科研的源头活水,产生大批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成果,并以此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形成了学科建设、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