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菜与食疗

发布者:湖北楚菜研究院发布时间:2021-09-13浏览次数:132

食疗在我国起源很早,有“药食同源”之说。《黄帝内经》中提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配制原则。《本草纲目》中不但食疗药物十分丰富,而且具有辨证施膳,药粥药酒并重的特点。《本草纲目》搜罗食疗药物十分广博,把食物纳入本草中。指出:“水为万化之源,土为万物之母。饮资于水,食资于土,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而营卫赖之,故曰水去则营竭,谷去则卫亡。”(《卷五·目录》)。全书收载食用药用水43种,谷物73种,蔬菜105种,果品127种及一些可供食疗的药物,至今仍为临床和民间常用,所载444种动物药中,有许多可供食疗使用,且营养丰富。
《本草纲目》的食疗方中,体现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辨证施膳思想,如对肝虚目赤病征,采用补肝的食物治疗,“青羊肝,薄切水浸,吞之极效”(卷五十·羊);对血热目赤病征,采用清热凉血的生地粳米粥治疗,“睡起目赤肿起,良久如常者,血热也。卧则血归于肝,故热则目赤肿,良久血散,故如常也。用生地黄汁,浸粳米半升,晒干,三浸三晒。每夜以米煮粥食一盏,数日即愈。有人病此,用之得效”(卷十六·地黄)。对老人脚气,消渴饮水等多种不同的病征,因为都表现有脾胃虚弱证,均采用补虚弱、益中气的猪肚治疗,“老人脚气,猪肚一枚,洗净切作片,以水洗,布绞干,和蒜、椒、酱、醋五味,常食。亦治热劳”(卷五十·豕);“消渴饮水,日夜饮水数斗者。《心镜》用雄猪肚一枚,煮取汁,入少豉,渴即饮之,肚亦可食。煮粥亦可”(卷五十·豕)。食物和药物一样,有五味及寒、热、温、凉之性,李时珍据此辨证选择,以之来矫正脏腑机能之偏盛偏衰,使脏腑机能恢复平衡。如《本草纲目·卷五十·羊》附方中的羊肉汤:“张仲景治寒劳虚,及产后心腹疝痛。用肥羊肉一斤,水一斗,煮汁八升,入当归五两,黄芪八两,生姜六两,煮取二升,分四服。”
药粥是食疗的一个重组成部分,《本草纲目》中记载着常用的药粥五六十种,这些药粥对于疾病初愈,身体衰弱者是很好的调养剂,有的还能治疗和辅助治疗某些疾病。药酒也是食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使药物之性,借酒的力量,遍布到全身各个部位。《本草纲目》中明确标明的药酒有80种之多,这些药酒中,有补虚作用的人参酒等24种;有治疗风湿痹病的薏苡仁酒等16种;有祛风作用的百灵藤酒等16种;有温中散寒,治疗心腹胃痛的蓼汁酒等24种。

为了使食疗药物的药性发挥和保持食物的风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采用了盐、葱、姜、枣、薤等调味料和使用了煮、浸酒、粥食、煮成汁、捣成膏、捣作饼、上盐作羹食等多种烹制方法,体现了“药食同源”的思想,收到“食助药力,药助食威”的效果。

《本草纲目》中载有大量长生、延年、益寿等功用的药物和服食类的方剂。

李时珍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对人体的生殖、发育、衰老起着巨大的作用,强调肾间命门的作用。肾藏精,精血之间相互滋生转化。《本草纲目》1万多首附方中,有390多条记载有关轻身、抗衰老药和一些服食的长寿案例,其中补肝肾方药约九十多条。李时珍认为“脾乃元气之母”(卷三十·橘),“土为元气之母”(卷三十三·莲藕),力倡脾胃功能健运,元气充沛,则不易致病,“土者万物之母,母得其养,则水火既济,木金交合,而诸邪自去,百病不生”(卷十二·黄精),“母气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卷三十三·莲藕),充分体现了李时珍调脾胃的养生防病思想。在《本草纲目》养生延年益寿药物中,调补脾胃的方药有七十余种,多为临床所用,如药物有人参、白术、甘草、灵芝等,方有参术膏、人参膏、白术膏等。《本草纲目》养生延寿方药主要以温肾阳、补肾阴、益精填髓、健脾养肝为主,同时佐以通利活血药物,达到补虚不留邪,变呆补为活补的目的。如李时珍在补药中加入行气药,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治脾胃虚寒泄泻,用破故纸补肾,肉豆蔻补脾,二药虽兼补,但无斡旋,往往常加木香以顺其气,使之斡旋,空虚仓廪,仓廪空虚则受物矣。屡用见效,不可不知”(卷十四·补骨脂)。又如在补药中加入通利药,补而不腻,可长期服用。如仙茅丸中加入车前子和白茯苓,“壮筋骨,益精神,明目,黑髭须。仙茅二斤,糯米泔浸五日,去赤水,夏月浸三日,铜刀刮剉锉阴干,取一斤;苍术二斤,米泔浸五日,刮皮焙干,取一斤;枸杞子一斤;车前子十二两;白茯苓去皮,茴香炒,柏子仁去壳,各八两;生地黄焙,熟地黄焙,各四两;为末,酒煮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温酒下,日二服”(卷十二·仙茅)。


上一篇: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