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菜与食在当季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9-13浏览次数:146

但凡谈到民众的饮食养生,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到:食在当季。
何为食在当季?食在当季有道理吗?
所谓食在当季,指人在某个季节所吃的食物,系选择所在季节的食材出产来食用的一种饮食理念。这是古人“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人的饮食生活,应该与大自然四时运行的节律相同步。
事实上,食在当季的饮食理念,是中国饮食自古就有的时令性属性的经典表述,抑或说是古人总结的循时而食的生活经验。
中国是个以农为本的文明古国,时令不仅是先民们日常生活的生存法则,也是他们依靠天地星辰来认知世界,指导耕种稼穑,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基础。
中国很早就有一整套计时的完整历法。这个历法是先民对天文、气象、物候进行长期观察、研究的产物,其背后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所谓二十四节气,是在历法中把一年中的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个不同的时段,以不同的名称予以确定,以具体反映出一年中寒暑往来的物候变化。
在每个节气时令中,古人又根据自然界飞禽走兽的时令性活动,包括迁徙、蛰眠、复苏、始鸣、繁育,以及各种花草树木萌芽、发叶、开花、结果和电闪雷鸣等,古人通过它能够直观、清楚地了解一年中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以此掌握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医等方方面面,甚至是文化观念。
在中国古老的哲学观念中,食物都是按照季节顺序而生长成熟的,四季天时不仅是天地的运行顺序,还是人间法则,循天而食是人生活的正途。先民们对饮食与季节的关系,也有凝练的总结,《论语·乡党》里记载有孔子“不时不食”的主张,即现在人们非常推崇的饮食养生方式——食在当季,也是中国先民根据四时变化规则制定出的人的饮食养生理论。

(一)春季篇

此谓发陈。天地倶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摄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这乃是顺应春气,养护人体生机的法则。违背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肝气,到了夏天还会因为身体虚寒而出现病变。

(二)夏季篇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这乃是顺应夏气,保护身体肌能旺盛滋长的法则。违背这一法则,就会伤害心气,到了秋天又会由生疟疾。

(三)秋季篇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这乃是顺应秋气,养护人体收敛机能的法则。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肺气,到了冬天就会留下不能消化的残渣。

(四)冬季篇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这乃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蒇机能的法则。违背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肾气,到了春天还会导致四肢痿弱逆冷的病症。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奉劝生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意思是说,一年四季和阴阳变化,是万物的生命之本。因此,圣人们在春夏时节都注重保养阳气,以满足生命体生长的需要;在秋冬两季,都注重保养阴气,以满足生命体收藏的需要。
如果顺应了这一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就能与万物一起生发、长养、收敛、闭藏,在四时更替循环的规律中一同和谐地发展;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人体的本元就会受到摧残,从而伤害生命体的本真。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春、夏、秋、冬各季所产的食物,恰恰是遵循了动、植物的自身规律,也顺应了天时,自然地生长,在某个季节成熟,与人体在当季时的生命体形成了“和合”关系,因而人们食在当季,使得人体得以保持发展的平衡,继而合顺而健康。
中国人在道法自然原则指导下的数千年的生活实践,无数次地证明:人若在不同的季节,对应吃当季的食物,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养生功效。


上一篇:下一篇:
Baidu
map